内容总结
适合读者
在产品工作中遇到过需求冲突或资源冲突,有过权衡取舍困难的人;
或在创业和业务发展中思考过用户价值和商业价值的人;
或需要了解如何选拔和培养产品经理的人;
或个人成长遇到瓶颈和迷茫的产品经理;
或有兴趣选择产品经理作为职业的人;
或对神秘的岀行领域产品工作好奇的人;
以及对产品工作感兴趣的其他互联网从业人士。
软件时代中诞生了很多 to B(面向企业)软件公司,它们绝大多数都是研发和销售面向企业的软件,这些公司中有很多产品经理。软件公司的产品经理通常是和销售人员一起,到客户侧沟通,了解客户明确的需求,并将之转化为功能,推动开发工程师研发并上线客户需要的功能。
随着行业的发展,形成了一些比较大的软件公司,为了企业效率的提升,它们的产品经理分化为三类岗位:
产品市场经理 Product marketing manager
也就是面向市场的产品经理,主要研究用户的需求。不过受制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和手段,他们主要通过用户调研、访谈和小数据量级的分析做用户需求研究,对比于互联网时代的用户研究方式,效率比较低。
产品经理 Product manager
负责产品功能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从产品市场经理处接收到的用户需求。
项目经理 Project manager
主要负责各种项目的管理, 通过团队管理和协调的方式,确保项目按时交付。
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时代开始了,工作五年以上的产品经理在能学习的部分经验、知识、能力上 都差不多,之后比的就是真正的天赋、性格等综合实力和机遇了。
互联网时代特性之一:信息复制分发的边际成本低和用户量巨大。
现在,全中国可能有几百个产品经理负责过千万级用户的产品。当用户量一大,产品就会变得或多或少具有平台属性,这时候就要重点权衡、考虑产品生态了,这种情况在以前也是少有的。
社会科学的重点是实证性,产品也是。产品获得市场验证是重点,现在的创业术语把这叫作 PMF(product marketing fit,产品市场匹配)。传统产品要找经验丰富的人去做产品经理,就是因为产品迭代成本高,不能轻易试错,提高新产品预判准确率的边际收益大。而快速迭代本身,已经能降低试错成本,也就已经能降低产品经理的入行门槛了,于是多年的行业经验或商业经验不再是必需的,懂技术也不再是必需的。 数据和AB测试互联网时代信息的快速分发能力,让产品经理可以进行更快速的迭代,不断对产品进行完善。同时,又因为信息的可交互性,这些迭代又可以获取大量的反馈数据和信息,帮助产品经理进行正确的决策和判断。
“千人千面”,即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和喜好,展示可能符合用户偏好的信息,向每个用户展示的信息可能都不相同,进一步提高迭代和信息分发的效率。
而 AB 测试这种经典科学工具的普及,使产品工作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被科学化、标准化了。虽然产品工作不是都适用于 AB测试,但我们知道,容易衡量的东西都会更高速地发展,直到被过度使用。 标准化能降低门槛,AB 测试也进一步降低了产品经理的入行门槛,不但降低了对产品经理所拥有的经验和技术的要求,甚至降低了对其理解用户能力的要求,只会熟练运用 AB 测试就可以在某些产品工作上做出合格绩效。门槛降低,以及大众常见的以绩效为判断标准,使得我们更难区分产品经理的好坏。AB 测试还给了某些产品心弱的产品经理偷懒、少思考的理由,减少了他们在深度思考方面的锻炼和成长。但其实,快速迭代和 AB 测试都只是降低了互联网产品经理的门槛,互联网产品经理的上限却没降。
而往上限走的能力要求,已经主要是理解用户、理解交易后的权衡取舍了,除了依然最为重要的实证性,经济学、心理学、管理学开始成为产品经理的主课。
互联网时代特性之三:体验设计价值增大
互联网时代产品经理的影响力这么大,是因为需求、体验碰撞到一起,形成了双击效应(double-killing effect)。
体验带来的口碑效应在互联网时代更容易传播,很多传统行业都逐渐意识到了体验的重要性,不管是开餐馆,还是开公司招人,声誉和体验变得越来越重要, 好的体验带来的口碑,会直接影响别人的选择,追求极致的体验开始变得有了更大的商业价值。所以传统领域现在开始强调“互联网思维” 和“产品思维”,其本质原因就在这里。而重视体验最好的方法,就是从产品经理的角度,以用户为中心,横向组织资源,按需求进行生产和销售。
体验的重要性的提升让很多人误以为产品经理最重要的工作是做好体验,但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好的体验只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用户的交易成本,并不是产品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