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 Review 书评
- 刚开始阅读的时候,我给书的推荐指数是四颗星,我总觉得余华的文字太易读了。那样幽默嬉笑的情景下可能会少了些许深刻。整书读完以后,我会发现这样的担忧是多余的,我给予了它应得的五星。
- 在抖音流传的许多关于余华的段子都是来自于这本书。因为这本书没能在国内出版,本身又带有很强的“回忆录”性质。所以一个大家喜爱的作家和还有很多人恰巧不知道的秘幸自然容易传播,更何况他们都那么”快乐”。
- 这本书的重点并不是文革,但是阅读期间,我还是在被那些描述文革的文字所吸引。它们是那么魔幻,却又第一次那么充满细节的方式展现在我面前。这是关于那段时光的描写是我读到的中文作家当中最棒的。当然,另一个原因可能是他的身份问题,他是一个在文革中成长起来的人,是一个受害者,也是一个”加害者”。他的哥哥就是红卫兵,自己也写过不少大字报。他厌烦那些来自人民日报上的话的“山寨”,但自己又深谙其道,写起大字报又能混得不错。这样的角色是区别于那种知青下乡的视角的。余华的清醒或许来自人性的善良或者少年的反叛,而他的“入世”或者说“混蛋”,则也是那个时代在所难免的污染。
- 这十字词语的选择是划时代的。在他记忆的深处一直写到了成书附近(2012 年),前 6 个词是大众开始忘却的时代,而作为 2022 年来读这书的我来说,“差距”、“草根”、”山寨“、”忽悠“则是差点连我也忘却的事情。其实它们就发生在我也同样经过的年份,然而事实就是大家就这么热爱遗忘。我们曾经张口闭口就爱说的”山寨“和”忽悠“,已经不是什么热门的词汇。但这些词带来的影响则早已进入大众的骨髓。
- 余华描述的”差距“今天正在进一步加大,尽管随着”贫困人口的消灭“,似乎没有了极贫的人存在。然后社会极端事件的发生凸显着人们生活的差距。头部的直播带货主播的逃税金额也是让人目瞪口呆,大家惊讶于他们的收入可以数倍于企业家和看似光鲜的明星。
- ”草根“在这个时代的替代词可以叫”小透明“。它意味着这个人的存在感低,往往被人忽略。然后也是这样一个盛产小透明的时代。却又是蓬勃发展的”自媒体时代“。每个小透明都可能无预警的因为自己发的某个抖音而突然获得自己人生的高光时刻。同时,没有任何编剧、剪辑和演艺经验的人,也可能因为视频作品在网络上收获几千万的粉丝。他们发展起来后,可能也因为早期的不小心而被资本愚弄,也可能成功上岸去愚弄资本,也有为了丰厚的收入而铤而走险。虽然走的路各不相同,但唯一相同的是他们跟 10 多年前草根一样,曾经来自底层。
- ”山寨“逐步被时代所唾弃,也是中国想努力摆脱的形象。人人现在都在提”创新“,只不过创新的方式有点”山寨“。他们会不厌其烦的把谐音梗变成现实的产品,或者把过了版权期的产品重新发售,或者将热门的段子谱写音乐,或者对游戏人物和内容进行质量惊人的二次创作。创新的门槛被放得太低了,随着知识、技术、资源甚至话语权的普及,创新成为了可能比山寨更容易的事。中国的手机厂商虽然还不停在发布会上碰瓷苹果,但他们也更愿意鼓吹自己是“创新”性的开辟了挖孔屏、折叠屏、高刷屏、墨水屏的赛道。
- 更远的时代正在回归。现在在社交媒体上,时不时出现的热搜就是“人民日报评……”、“央视评……”,人们好像突然好像在文革期间一样在寻找着“权威”的声音,然后如同大字报一样在评论区里面”狐假虎威“地对某个热门社会事件留言”严惩不贷“,并获得上万的赞。”小透明“依附着权威,也可以获得”山寨“篇章中,那个吹着哨子带着大家读《毛主席语录》的可怜人一样的高光时代。当他在某个官方公告的评论区里打出“严惩不贷”的时刻,不知道他有几分幻想过自己就是拿着大笔一挥的国家领导人,在某个内参上写上的朱批。然而热门事件那么多,领域那么广,评论的人是否又真正懂得他评论的事情意味着些什么……幸好有互联网的隔阂,没人能跑去屏幕另一边检验他们是否有真材实料,也不晓得他是否占过小区里的某些公共资源或者平日里是否就是个唯唯诺诺的“小透明”呢。但网络上的他,正义凛然、一呼百应,获得了如同几十年首次贴上大字报的红卫兵感受到的关注和影响的力量……
- 最宽松的时代也在过去。“山寨”中描述的世界正在远去,并且很难在回来。人们不再喜欢山寨,也没有空间山寨。用“山寨”(确切的说,是戏谑)方式去“内涵”新闻联播、内涵春晚,甚至内涵某个历史人物都是危险的,或者说缺乏空间的。当这些内容出现在某些平台的时候,会被平台的审核人员给拒稿。同时里面出现的人和不恰当的映射,不仅作品可能会下架还可能会引来官司或拘留。就算是反讽甚至是“打假”,都可能因为一些人的不舒服而被“举报”,这也是之前 papi 酱之前在访谈中提到的自己为什么不喜欢当下的舆论坏境。
- 如果让我来选,能代表今天(近 10 年)中国状态的几个词汇的话,我会选择:”举报“、”转发“、”打脸“、”爆雷“、”内卷“、”躺平“、“甩锅”……
Highlights 原文摘录
十个词汇里的中国
- 孟子则是利用人生感受的例子,说明忧患往往可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却反而使人败亡。
- 意大利诗人但丁写下了朴素的诗句:箭中了目标,离了弦。但丁只是轻轻地颠倒了因果关系,就让我们感受到了速度。
- 一九八九年的天安门事件就是如此。北京的大学生走出校门,汇集到了天安门广场,要求民主自由,同时反对官倒。由于政府拒绝与学生对话的强硬立场,学生开始绝食,市民们走上街头声援绝食学生。当时市民对「民主自由」其实兴趣不大,吸引他们大规模加入到这个运动中的是「反对官倒」的口号。
- 当时的社会矛盾并不突出,不像今天的社会到处燃烧着怒火,当时的社会仅仅是洋溢着怨气,对一些高官的子女们利用国家的资源发财致富不满,这样的不满情绪在反对官倒的口号里聚集了起来。
- 天安门事件标志着中国人政治热情的一次集中爆发,或者说标志着从文革以来积累起来的政治热情终于一次性地释放干净了。接下来挣钱的热情替代了政治的热情,当万众一心挣钱的时候,一九九0年代的经济繁荣自然来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