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是我购入的第一台 Mac,十三年前我以二手方式购入它,彻底为我打开了苹果世界的大门。在 WWDC 2020 开启在即,和我一起来回顾一下我的 iBook G4 吧。
By @jason2be
分享至 Twitter
2007年,还在读大三的我准备考北京电影学院的导演系研究生,我支身从西安来到了北京,去了北电“蹭课”。结果遇到苹果在学校的四季厅外面搞活动宣传,我因而初次体验到了苹果电脑。
说起来蛮有意思的,因为自己使用 Windows 养成的习惯,我拿起鼠标就在桌面点右键,结果没点出来,负责活动的小姐姐告诉我,苹果的右键需要在键盘上按辅助键 ctrl
再点击鼠标按键才是右键。然后我照着操作了,却发出了右键菜单里还是没有我预期的“刷新”选项。这对我来说其实挺“震撼”的,也让我彻底了解到了它将是非常不同于 Windows 系统的电脑。
这个略显受挫的开场,并没有妨碍我被它的优雅吸引,加上后来我开始培训苹果上的非线性编辑软件 Final Cut Pro,我就在心中许下心愿,以后一定要购买一台苹果电脑。
那会儿苹果电脑的价格对于我一介学生来说,可以说是非常昂贵,想要入手可没有那么简单。后来因为我原本使用的 PC 出现了问题,于是就伺机购买了一台二手的 iBook G4。这也是我为什么 07 年才购入了 05 年款的“小白”的原因。当时我二手价格才花了不到 3000 元,这对于我的“蹭友”来说,简直不可想像。不仅是一台可以正常使用的苹果电脑,居然还很便宜。
这台电脑的系统入手的时候是经典的 Tiger 系统,版本是 10.4.9。Tiger 华丽的特效、出色的字体渲染、快速启动的 Photoshop 和强大的 Spotlight,都让人印象深刻。系统自带的软件个个品质保障,包括了非常经典的 Safari、iTunes、iPhoto 和 QuickTime 都是我爱不释手的应用。
但那会儿国内的苹果生态比较恶劣。大众的主流 IM 是 QQ,因为市场份额的原因,腾讯对苹果并没有兴趣,因此并没有官方推出软件,我们都是通过一款“绿鸭子”的多账号集成软件来登录各种 IM 的,所以我经常叫大家在 MSN 或者 Skype 上找我。(这个要求显然太高,所以我很多大学同学都觉得我消失了)
iBook G4 资料图。来源:Apple History
微软的 Office for Mac 早有推出,我可以使用 Office for Mac 2004(早年间的 Mac 版总是保持晚于 PC 新版一年的节奏推出),但那会儿官方还不支持中文,需要安装第三方插件,才能把菜单中文化。好在 iWork ‘08 还算堪用,我甚至是在先用会了苹果的这套办公软件,才明白 Office 是怎么回事的,这也说明苹果的设计和易用性更高呀。大学毕业时,我的毕业论文也是在 Pages 里面完成的。
小白自带有一个光驱,不过不是弹出式的而是直接吸入式的,这在当时也是非常拉风的。不过因为是二手的原因,它的电池不太行了。虽然它的电池是可替换式的,不过仍旧苦于预算的问题,我最终也没有换过它的电池。
这台小白尚未配备后来非常经典的 MagicSafe 磁吸式充电头,而是采用的一款圆形针插入式的充电头。不过这款充电头也拥有了几乎(包括后来都是)最好看的充电提示灯,它拥有一个环形灯,在充电时呈橘黄色的,而充满点后呈绿色。